Search

為什麼不該開場就道歉?

開場道歉,就是一種「預先為失敗找藉口」的行為。
  • Share this:

為什麼不該開場就道歉?

開場道歉,就是一種「預先為失敗找藉口」的行為。

華麗的開場,有時也會有一出場就跌一跤的情況。先前提到簡報演講的開場很重要,那是聽眾了解你要表達內容的第一個接觸點。但是有些簡報演講者一開場就會先道歉,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叫做…「 #自我設限(self-handicapped)」,也就是透過某種行為,來影響自己的行為表現。一開始就先向聽眾道歉,預先讓自己可能表現不佳有個台階下,這就是一種為失敗找藉口,或是合理化失敗的做法。如果你想以這樣的方式開場,那就代表你放棄了你在聽眾心裡的「第一印象」,也意謂著你放棄了吸引聽眾的「注意力」,更慘的是,你暗示了聽眾和自己:這將是一場「無聊的簡報演講」。

⚠️五種絕對要避免的道歉法
以道歉開場,雖然能夠減輕講者的罪惡感或焦慮感,不過,通常會讓聽眾放棄投入注意力,然後就開始神遊,甚至啟動睡眠模式。

✅有氣無力道歉法
。出現時機:假日上午的課程
。NG範例:對不起,我知道假日一早還要來上課很累,但大家可以盡量打起精神嗎?有些內容下午的講師會提到,所以我就先跳過,讓大家輕鬆一點。

✅飢腸轆轆道歉法
。出現時機:接近午餐的課程
。NG範例:從早上課到現在辛苦了,我知道大家肚子餓了,但接下來要進入重點了,很抱歉再占用大家一點點時間。

✅肚飽眼皮鬆道歉法
。出現時機:飯後下午的課程
。NG範例:早上上了半天的課,中午又剛吃飽,這時候大家一定很想睡覺,而這個主題的內容又是比較無趣的,歹勢啦,但我盡可能講得比較有趣一點,讓大家不要睡著。

✅ 血糖低迷道歉法
。出現時機:下午茶時段的課程
。NG範例:抱歉,現在大家應該很累了,等等會有一些點心讓大家恢復精神,我盡可能講重點,讓大家提早下課。

✅依依不捨道歉法
。出現時機:黃昏尾聲的課程
。NG範例:大家辛苦撐到現在了,很多概念早上的講師都分享過了,我很快總結一下。不好意思占用到大家回家用餐的時間,希望大家有收穫。

這些道歉的說法,大概是簡報現場最常聽到的說法,希望大家在準備演講或教學的時候能夠盡量避免,雖然可以緩解講者的焦慮並消除準備不完全的罪惡感,卻會帶給聽眾負面的感受。

🤔開場道歉不會合理化表現不佳的事實

一旦上台,就得為簡報的一切負責。當然,你可以找到一百個沒有講好的理由,但要知道,當你沒有把內容講好,聽眾就有可能接收不到正確的訊息。拿麥克風的人都是有影響力的,無論是演講、教學、唱歌等,差別在於是正向影響力還是負向影響力。

想想看,如果一位歌手拿起麥克風唱歌,結果表現沒有讓粉絲驚豔,你會覺得是:一,這位歌手很掉漆,還是二,他的場地音響有問題,讓他表現失常?多數的人應該會覺得這位歌手很掉漆,或者他沒有用心準備,反正就是認為他自己本身的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。如果今天你是這位歌手(假設啦!反正就是你自己搞砸了一個機會),你會誠實怪自己能力不足活該嗎?通常不會。一定會先開始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像是這個硬體設備我不熟悉、音響設備有問題、舞台和先前不同、今天天氣剛好不佳……等。但聽眾可不會買單,反而覺得是你自己準備不周,嚴重一點的甚至從此不再買票進場聽表演。

社會心理學有個「 #基本歸因謬誤(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)」現象,個體在解釋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時,往往會認為是內在因素的問題,而忽略了社會環境的影響。但如果同一個行為發生在自己身上,就常會解釋為外在環境影響。教學簡報過程也是如此,若常常不自覺在開場道歉,就是為自己可能的失敗預先找外部藉口開脫。這不過是一種逃避心態,並不會合理化表現不好的事實,不但帶給聽眾負面觀感,也阻礙了自己進步的空間。

---------
本文節錄自《 #簡報心理學:突破大腦陷阱!以4P步驟+LDS法則,抓住聽眾思維的攻心術 》,作者林俊成臨床心理師。
悅知文化

了解更多 👉🏻 https://bit.ly/3si2b3n


Tags:

About author
舉凡一天中會遇到的各種生活情境,從如何與他人相處到生老病死,都有心理學的知識蘊含在其中。我們希望能讓大家看見生活中藏著哪些心理學相關的有趣細節,也期待能有更多的交流與分享。心理學不該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,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,使之融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刻。
讓心理學走出象牙塔,讓一般大眾都能夠感受到有趣、有用之處。 創立於201
View all posts